主持人:蘇子齊   紀錄:吳為婷

1.對於向秀及郭象之思想,韋政通和馮達文的脈絡理解似有不同,對於「獨化論」、「性分」而言,韋氏認為「這是企圖把每一個人安頓於原始的自然狀態......這是一種極端地反社會反文明的」(該書p.685),又說:「這種獨化的至理,只有在人生經由工夫所達的境界上,才有意義;它不能落實到人類社會上來,因作為社會存在中的人,他既不能自生,也不能自成,人是由相偶相親的關係而生......」馮達文則說郭象「完全認可了現存現實的等級秩序與禮法規範」,又說:「不同事物由於性份的關係,其獲得的自足性又是不同的,不同事物的不同自足性使他們之間形成了某種外在關係。.....正是這種外在關係使本來"自為"的個別事物產生了每種互濟性,並由這種互濟性造就了宇宙世界的和諧性。」(《新編中國哲學史》p.295)試討論此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。

答:韋政通與馮達文對於向秀、郭象思想的理解不同,就「獨化論」來說,韋氏的解讀完全傾向於「獨」的概念去理解。正如其書中所說,認為「獨化」就是將「自然」的概念推向極端,萬物都是自生自化,去除了任何的限制,甚至是萬物之間的相互關聯性也因此消失,那麼人與人、人與物之間就回到了原始的狀態,也就是遠古以前智慧未開的黑暗時代,人與人之間沒有關係往來、社會結構,更不知要合作互助。是相對於現代落後的狀態,所以韋氏認為這「是一種極端的反社會反文明」的思想。但是對照於馮氏的解讀,則是看到了「獨化論」的另一面,雖然萬物自生自化,萬物又各有其特殊性質,而在自然狀況之下,彼此間還是有所關聯。就像唇、齒,不是為了彼此而生,兩者各有其特色職分,卻會在客觀環境下,自然而然的產生了相依的關係,也就所謂的「互濟」,也就是說,萬物在獨化的情況下還是會自然的「互濟」,彼此間有其「和諧」的可能性。就此而言,韋氏的解讀比較片面,以人類社會的觀點去詮釋而得到的結論有些偏頗,而馮氏兼顧了「獨化」與「自然」,比較貼近向秀、郭象的思想。

2.王邦雄p.329認為:「王弼把道之生物理解為不予干涉、讓物自生自成,已有郭象所謂『逍遙』、『獨化』的含義,但仍保留『道生物』、『無生有』一類的說法。郭象連這個說法也要破除,說道不能生物,無不能生有。」而按照韋本p.630中探討何晏的宇宙論時的說法,是否郭象也一樣不重視宇宙論?或是無法使其思想拓展至宇宙論?

答:宇宙論是討論宇宙萬物如何生成的問題,根據向秀、郭象思想中的「獨化論」,萬物是自然而然的自生自成,因為否定了作為本原的「無」,講求去除一切相對的關係概念,以求回到真正的「自然」,所以也就無所謂「本原」了,也就是沒有萬物初生的那個源頭,因為一切萬物都是「自然而然」的生成。若真要探尋,找出那個本原,可參照老師上課講義─政大中文系劉又銘〈中國思想史講義第九章〉「誰得先物者乎哉?吾以為陰陽為先物,而陰陽者,即所謂物耳。」(知北遊注)。認為郭象是個道家氣本論者,所以從引文來看,宇宙生成的本原也應該是那陰陽之氣。其實就向、郭二人的思想偏重於「自然論」的發展,因為否定「無」作為本原,自然在宇宙生成的問題上也就留有了一定的空白與矛盾,只說萬物是自然的自生自成,而沒有就本原詳加探究,所以在我們理解上應該知道其思想的重點與不足。

3.試就向、郭思想論「因」與「待」的不同。

答:就馮氏《新編中國哲學史》p.291的解讀,「獨化」使得萬物之間「無待」,彼此間沒有刻意為之的關係,去除了相對關係的限制,得到了絕對的開放自由,也就是處於自然的狀態。在這自然狀態下,萬物又因其不同的屬性,自然地產生了「互濟」的關係,也就是所謂的「因」。

4.向、郭思想是否含有本體論?若有,試論述之。

答:向郭思想的本體論簡單而言就是「自然」,因為其極力推崇「自然論」而有所謂的「獨化」,沒有對本體論多加探究,萬物生成都是自然而生、而成,那麼背後支持宇宙運行的力量、萬物的存在,也就是「自然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nksal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